為什麼高爾夫一輪球要打18洞呢?怎麼不是15洞、12洞、或是九洞還更省時間呢?許多老球友可能習以為常,也不曾問過原因,就是打18洞嘛!10個四桿洞、4個三桿洞加4個五桿洞,正好18洞72桿啦!那又為何要叫做一輪(round),而不是一局或一盤呢?
其實,高爾夫在古蘇格蘭濱海球場,是真的繞著一個圈來打,第一洞往外開出去,第九洞時離會館最遠,第10洞再開始往回打,第18洞又回到出發點。這樣子從原點到終點正好繞一圈,於是打完整個所有球道就是一輪球。也因而,往外打的前九洞可以稱做out球場,往回走回來的叫做in球場;所以當你聽到人家說out course指的就是前九洞,in course則是後九洞。儘管現今的球場設計不是以往的單一輪迴,而是以會館為中心的兩個圈,除非球場本身給予特別的稱號,否則out、in還是常有的說法。
那為何是18洞,而不是任何的偶數?是的,英國公開賽的最先10年在Prestwick球場舉行時,因為球場本身只有12洞,他們就以一輪12洞打了三輪來比賽。相反的,當時在勝安卓老球場一輪是22洞,也有其他球場是不同數字的。直到後來,勝安卓老球場有些洞不適宜做了合併,一輪球就變成了18洞,正好總桿數加起來就是72桿,漸漸的被接受為一個參考標準。大部分洞數不夠的球場都擴建為18洞,但不是每個18洞的平標準桿都是72。有的基於距離問題、或是地形關係,無法在五桿洞、四桿洞、三桿洞做好標準的配置,可能會出現標準桿71或73桿的情況。
下回當你到球場打球時,除非它是18洞以上的球場,可能會是南、中、北區球場的代稱,不然多是out與in的先後關係,每個區各以九洞為一單位,當你先out後in打一輪之後,18洞也就完成了。至於成績是否為72桿,只要你達到自己的標準,即便是以柏忌為標準,都是令人愉悅的一輪球了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